2023年,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433”工作安排,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总体平稳。
一、 综 合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9.86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43亿元,同比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24.91亿元,同比增长7.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150元,同比增长4.7%。三大产业为47.0:3.0:50.0,分别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06亿元,同比增长29.72%。其中,税收收入1.2952亿元;非税收入0.3354亿元。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483亿元,同比下降18.3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0.6362亿元,同比下降33.24 %;教育支出 1.1082亿元,同比增长0.10%;城乡社区支出0.3819亿元,同比下降76.36%。
二、工农业
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86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制造业增加值0.26亿元,增长22.9%。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01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农业产值1.06亿元,同比下降3.1%;林业产值0.02亿元,同比下降36.6%;牧业产值0.32亿元,同比下降18.1%;渔业产值34.22亿元,同比增长3.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7亿元,同比增长18.5%。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8.8 %;其中,项目投资同比下降36.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5.7%。
本年房屋施工面积11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 %。商品房销售面积1.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8.8%;商品房销售额1.21亿元,同比下降85.9%。
四、国内外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6.10 亿元,同比增长6.9%。按地域分,城镇零售额 20.09 亿元,同比增长 6.6 %;乡村零售额6.01亿元,同比增长8.2%。按规模分,限额以上零售额 1.04 亿元,同比增长14.8%;限额以下零售额25.06 亿元,同比增长6.6 %。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994亿元,同比增长134.0%,其中出口额1.1994亿元,同比增长134.0%。
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国道16.783公里,县道及县道以下208.417公里。
全年接待游客634.71万人次,同比上升107.1%;实现旅游收入62.94亿元,同比上升164.8%。
六、科技与教育
年末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家。
全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0.6737万人,教职工0.0594万人,专任教师0.059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19%。
七、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年参加各类体育项目比赛中共获得省级比赛金牌45枚、银牌28枚、铜牌26枚。
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6个,其中医院2间、卫生院2个,其他52个。各类机构实有床位159 张,其中,医院床位133张、卫生院床位26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29人,其中执业医生(含助理)176 人,注册护士176人,药剂和检验人员54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0.47‰,孕产妇死亡率为0。
八、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02元,同比增长0.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90元,同比增长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34元,同比增长1.0%。
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5145万人。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47人,失业再就业人员210人。全年参加失业保险0.5363万人、工伤保险0.8433万人;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0.0576万人。
年末拥有敬老院1家,床位108张,在院人数 17人。全年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439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266人,农村特困救助供养人数269人。
九、人口、资源与环境
全区户籍总人口9.9313万人,常住人口79019万人,城镇化率49.94%。2023年人口出生率为7.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3‰。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11%。其中,工业用电量0.5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5%.
注:
1.本信息中2023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信息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各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粤ICP备2021014343号
网站标识码:4417900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