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在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来临之际,阳江市公安局在该局英雄广场举办荣誉仪式,为11个先进典型集体和81名先进民警辅警、从警30周年民警代表、荣休民警代表,颁发奖牌、证书或纪念章,并举行“英雄谱”上榜仪式。
据统计,2022年,阳江公安英雄辈出,先后有256名民警辅警荣登阳江公安“英雄谱”。
一种好方法带出一支好队伍。
2021年2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新时代,如何不断加强警队党建工作,激励队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阳江市公安局党委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优化政治生态,严格选人用人,做实做细暖警措施为抓手,用三招进一步铸牢队伍初心,激发整个队伍的奋斗基因。
“铸牢”第一招:弘扬英雄文化
走进阳江市公安局,英雄广场上“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几个烫金大字让人心潮澎湃;在主楼大厅设立的“英雄谱”展示着全市公安机关各警种、各岗位功模照片和荣获的各类荣誉,让英模的故事在警营中传唱……
“魂者,物器之统摄也。”拥有6200多名民警辅警的阳江公安队伍共同的灵魂是什么?在阳江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方小勇看来,是英雄文化。
“警察这个职业是有英雄主义色彩的,英雄的核心是担当、冲在最前面。把队伍重新拢起来的基点,就要树立警队的英雄气概。”方小勇说。
讲述英模故事,弘扬英模精神,是推进阳江公安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凝聚警心、激励士气的有效途径。
从2021年1月份开始,阳江公安坚持每月举办荣誉仪式,邀请各级领导、普通群众、功模家属、民辅警代表等观礼,通过打造英雄广场、设立“英雄谱”、设置“英雄文化墙”等途径不断拓展、培育、夯实英雄文化的思想教育阵地,并以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公众号推文、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英雄事迹,不断提升民警辅警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在队伍内部形成“学英雄、争当英雄”浓厚氛围。
“在荣誉仪式上,家里人在现场看到自己接受颁奖,那种荣誉感、归属感是非常强烈的,你会告诉自己要好好珍惜这份荣誉。”阳江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曾广宁自豪地说。
“所有人都希望被别人认可,我们很多同志在荣誉仪式上受到表彰后,都会被激发出持久的动力,工作再辛苦都值得。”阳江市公安局打击走私支队三大队教导员王伟钦说。
“我们的辅警队伍很庞大,由于很多辅警是合同制,觉着晋升没有空间,但现在有了荣誉仪式,辅警也可以立功,大伙争获先进的愿望更强了。”阳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教大队副大队长莫宇韬感慨。
近年来,阳江公安机关广大民警崇尚英雄、争当英雄,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先进集体和优秀民辅警。比如,在2022年疫情防控工作中,临近退休还第一时间递上《请战书》的59岁老民警杨岳华,还有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荣记集体一等功的市公安局打击走私支队,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的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巡逻一大队等等。先后有68个先进集体、484名个人在荣誉仪式上受奖或亮相。阳江公安浓厚的“英雄文化”,使广大民警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不断提升,同时也有效争取了社会各界和民警家属的理解支持,达到了凝心聚力、鼓舞士气的良好效果。月度荣誉仪式的做法也入选了广东省机关党建工作“百优案例”。
“铸牢”第二招:精准识人用人
干事创业,关键在队伍。阳江市公安局党委进一步“铸牢”队伍初心的第二招就是用一套完善的机制和平台去精准识人用人。
阳江市公安局党委认为,带队伍首先要把选人用人的标准让大家清晰,只有标准、规则大家都明了,才能形成良性的一致预期。阳江市公安局党委选人用人的标尺就是坚持“政治标准+廉洁底线”“工作业绩+群众口碑”“分析研判+综合考评”。
为精准识人用人,在市委组织部指导下,阳江市公安局党委制定实施《阳江市公安队伍常态化调研研判制度》,坚持在急难险重任务和重大专项工作中发现了解、考察培养、选拔使用干部,建立“线上+线下”干部综合研判机制,融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和面对面调研方式,多维视角、深入一线定期全覆盖考察市公安局党委管理的全体民警,为每一名民警精准“画像”,把对干部的考察做细在日常、做实在一线。该机制得到了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并在2022年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自2021年10月份实施该制度以来,市局机关及各直属分局共提拔科级领导干部16批124人,轮岗交流科级领导干部18批162人,实实在在将调研研判情况运用在选人用人、日常管理上,坚持政治标准和廉洁底线,将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及时提拔重用,对普遍反映差、履职成效差的干部予以免职,对“不够理想”评价比较集中的干部分层级开展谈话提醒,形成“能上能下”的鲜明导向,市公安局2021年度选人用人总体评价和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总体评价同比实现大幅“双提升”,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
1989年出生的梁维聪就是这一机制下被“挖掘”出来的先进代表。2016年进入市公安局秘书科工作至今,梁维聪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立大功受大奖,干的都是默默无闻的保障工作,但他的政治思想、工作综合能力以及取得的出色成绩,“机制”显示是大家公认的榜样。“很感恩组织。”2022年被提拔为秘书科副科长的梁维聪说道,“唯有加倍努力去做好本职工作,不负众望。”
同样经历的还有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打击走私大队教导员廖昱。“我是从边防部队集体转改过来的,刚来的时候,算是老警新公安。”他坦言,在部队工作了十几年才到公安局来,没有了年龄优势,下一步怎么发展,他心里没底。
不过“无任用式调研”很快打消了他的疑虑。工作踏实、业绩突出,同事们非常认可的廖昱很快进入了局党委的视线,得到了提拔使用。
“我感觉风清气正就在身边。市局党委的选人用人导向是非常鲜明的,所选拔任用的干部,都是大家公认、踏实肯干、能干苦干的好干部。”谈起这两年的变化,90后女民警、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办公室主任黄维洁由衷地点赞。“特别现在通过常态化开展‘无任用式’队伍调研,全方位收集民警信息,对民警精准‘画像’,让想干事、干成事的民警更加安心,不再担心自己的努力和成长不被组织了解,也让一些‘躺平式’民警有了危机感,不敢再装样子、消极怠工。”
据了解,2022年以来,阳江市公安机关提拔任用科级干部76人,副科级和正科级干部的平均年龄相比之前下降了2岁,一大批85后优秀年轻干部走上管理岗位,在更大的平台上施展才华。
“铸牢”第三招:用心用情暖警
雷锋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在阳江市公安局,“爱警暖警”是采访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整个团队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战友情。
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法制支队民警梁文静对局里推出的“警娃托管班”非常感动。她坦言,警察加班加点是常态,每遇到高等级勤务期间或者节假日,子女的照顾问题都非常担心。市公安局政工部门为办好托管班,争取市教育部门支持,并会同幼儿园结合警娃的年龄、爱好结构等因素,精心设计托管班课程。从2022年10月15日正式开班,先后有120多名民警辅警子女入园托管。
“方局长还特意去看望了民警在托管班的孩子,这让我深深感受到组织对我们的关心,感受到市局党委在努力从实处、从细处关爱民警。”梁文静说。
而市公安局督察信访支队政委黄宁则对一份“礼物”印象深刻。2022年9月,刚刚考上大学的阳江公安子弟都收到了一份方小勇局长挑选的“礼物包”,作为对他们金榜题名的祝贺。“我家小孩收到了四样‘礼物’,一个多功能手电筒,寓意照亮前程;一个保温杯,寓意温暖常伴;一叠信纸,期盼常写信回家;一个运动水壶,希望孩子们多运动。”黄宁说,方局长能够对公安家属这么上心,让我们深受感动,小孩也受到了教育,感受到作为公安子女的光荣,也更加体谅父母了。
落实从优待警是最实在的思想政治工作,阳江市公安局制定《提振士气持续激发民警干事 创业激情十项工作机制》,正是通过这一个个细节切实把爱警暖警工作做到每一位民辅警心坎上。通过聚焦民辅警“急难愁盼”,积极推进有特色的“自选动作”,回应民警关切,让“有困难找组织”成为民警辅警的第一选择。
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在监所值班的民警全封闭式轮防执勤成为家常便饭,难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阳江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和各监所部门通过谈心谈话工作制度了解到监所的同志家里都有一定的困难,对每一个人都有对应的解决措施。
“整整42项,我们都做了详细登记,后面分了四个小组,联合政工部门逐一到每个家庭去慰问,想方设法安排好,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阳江市第一强制戒毒所副所长张雪梅介绍。
用心、用情、用力;解警忧、暖警心、凝警力……一组组关键词的背后,都传递着暖警的细节和情怀。阳江警史馆、民辅警子女托管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民警就医“绿色通道”……一个个爱警项目的背后,都生动诠释着温暖就在身边。
被市公安局党委“三招”激发强大潜能的阳江公安系统成了平安阳江的坚定守护者。2021年以来, 阳江市公安局在维护安全稳定、扫黑除恶斗争、严打突出犯罪、疫情整体防控、警务综合改革、公安政务服务等重点工作纵深推进,打击犯罪整体效能持续上升,民生实事项目全部落地,政务服务环境更加优质高效,得到公安部、省公安厅多次贺电表扬和省、市领导充分肯定。仅2022年,阳江公安获得公安部、省公安厅37次贺电表扬。获得群众自发赠送的锦旗273面,收到59名群众自发捺手印寄送的感谢信。
“坚持有为才有位,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激发队伍主动担当作为,你追我赶争当先锋、争做先进。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就是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所带来的丰硕结果。”阳江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赖法生认为,阳江市公安队伍是有传承的,市公安局党委最大的贡献在于给大家创造了有效的平台和机制,让广大民警辅警的奋斗激情充分焕发,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来源 | 南方日报
粤ICP备2021014343号
网站标识码:4417900001
![]() |